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城市投资对话”于9月8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出席并参与圆桌对话,和在场嘉宾探讨ESG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对话会前,刘岱宗接受采访,分享了他对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的看法。
问题1:请您先聊聊气候变化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
刘岱宗:
现在讨论这个话题恰逢其时。最近摩羯(Makara)在影响海口,今天海口还有断水断电的情况。去年我们得知2023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而2024年的同期数据又再次刷新了这一纪录。所以可以看到气候在快速变化,而我们的城市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的挑战,需要很多智慧的手段来协助。
例如,近期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郑州的洪水、飓风以及重庆和成都等地今夏的高温问题,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紧迫的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因为大多数城市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气候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工业以及规划设计等综合手段,增强城市的韧性,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这一议题需要动员所有企业共同参与,以实现这一目标。它代表了全社会重要的系统性转型,而非单一技术、个人或城市的独立行动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大讨论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2:鉴于当前城市发展现状,您能否详细阐述城市应如何整合AI技术以增强其韧性,变得更加智能和可持续呢?
刘岱宗:
我认为数字化变革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需要更好地与数据技术结合,AI技术已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影响。AI已经在教育行业产生了变革,这种影响也适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通过AI辅助设计,我们可以优化建筑、城市空间和工业产品,使其更加高效和环保。
其次,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关键要素如人口和就业岗位正受到AI技术的影响。AI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模式,例如,远程工作的普及可能导致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因此,城市需要考虑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以保持其吸引力和活力。
最后,通信技术和AI技术的进步对城市的整体形态和产业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疫情期间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这导致了大城市中办公空间的空置问题。城市需要适应这种技术变革,重新规划其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
总而言之,面对AI技术带来的快速变化,城市需要改变其体制、规划、治理和环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这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对人口集中和行业变革的准备。
问题3:您对未来智慧城市设计有何畅想?
刘岱宗:
我们传统的设计非常僵化。例如,在城市规划时设计住宅、办公楼或商场。但随着AI技术的进步和业态的调整,设计需要强调功能的灵活性,而不仅仅是外观的美观。设计应能应对未来的挑战,具备可塑性,不应仅限于特定用途。例如,住宅可能需要转变为办公空间,或办公空间转变为商场。未来的城市规划体系可能会改变。过去我们可能规划未来50年都是商场,但技术的变化使得我们无法保证10年后它仍然是商场。建筑应能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例如,随着电影院的衰落,其空间可能需要转变为VR体验或电子竞技场所。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改变空间的物理用途。
另外,设计应更多地融入AI技术和通信技术,以降低未来的更新改造成本。建筑物应更加数字化,例如窗户和室内空气的数字化,以便更容易更新迭代。整个建筑、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都需要更好地与AI技术融合,这在行业内被称为数字孪生,为未来的数字化和AI系统做准备。这样的AI系统可以更好地协助我们的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气候性能、耐火性等。随着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快速提升建筑物对气候的适应性标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因为需要对大量的建筑物空间进行更新,同时解决资金和大规模体量适应性调整的问题。